网站首页 | 图片新闻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协会动态 | 政策法规 | 行业标准 | 协会刊物 | 科普之窗 | 价格行情 | 会员风采
山东再生资源网欢迎您! 山东省再生资源协会简介
生态环境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2044号《关于增加‘无废城市’建设资金支持和技术 支持的建议》的答复
来源: 日期:2024-02-05

你们提出的“关于增加‘无废城市’建设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的建议”,由我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办理。经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加快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对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您提出的关于完善固体废物管理体制机制、提升“无废城市”建设基础能力、建立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激励约束机制等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我部将联合有关部门,在工作中认真研究,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动“无废城市”建设。

  一、关于完善固体废物管理政策措施

  一是推动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自2020年9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正式施行。新法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强化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监督管理责任,规定目标责任制、联防联控、全过程监控和信息化追溯等制度。地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结合工作实际推动地方党委、政府进一步厘清责任事项和主体,提出责任划分和落实方案,推动新法全面、有效贯彻实施。根据《“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我部指导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的各城市和地区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建立部门责任清单,明确各类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等环节的部门职责边界。二是加强“无废城市”建设数字化改革。鼓励有条件的省份和地区强化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打通各部门固体废物管理数据壁垒,治理“数据孤岛”。例如,浙江省积极打造“浙里无废”数字化综合应用平台,与公安、住建、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卫生健康等部门多跨协同,打通部门间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壁垒,实现省市县全域贯通。

  二、关于加大固废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支持力度

  一是整合多种社会资源。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个部门和单位建立“无废城市”建设部际协调机制,促进政策、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集聚,整合多种社会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指导各城市和地区强化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技术模式创新。二是建立“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我部建立“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明确将现有统计调查数据和专项调查数据作为各项指标数据的主要来源,并指导各城市和地区完善固体废物统计范围、口径、分类和方法。三是强化投入和支持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十四五”时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的城市和地区共安排工程项目3200余项,涉及资金超1万亿元。针对石嘴山市等典型资源型城市,相关部委相继出台多个文件,积极推动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鼓励与市政、交通、生态修复等产品应用领域融合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加强县级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工作中,要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地区应建尽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住房城乡建设部在推进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设工作中,要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的村庄率先实现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因地制宜推进简便易行的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法。中央财办、农业农村部等部门推进“无废乡村”建设,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依法建立畜禽粪污收运利用系统,依法禁止秸秆露天焚烧。

  三、关于探索构建激励约束政策

  一是积极探索多种激励措施。在政策激励方面,我部联合国家开发银行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融资试点工作,指导保定、许昌、长春等城市探索多元融资模式。鼓励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的各城市和地区充分利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推动符合条件的大宗固废、再生资源等综合利用重点项目建设。在“无废城市”建设起步阶段,财政部通过土壤污染防治资金对试点成效显著的“无废城市”予以适当激励,充分发挥引导带动效应;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无废城市”建设相关企业,按规定可享受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对纳税人销售自产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提供资源综合利用劳务实施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二是出台固废管理相关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纳入《“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推广使用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品,推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市场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资源利用循环化转型纳入《“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推动工业固体废物规模化、高值化综合利用;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推动固体废物在地区内、园区内、厂区内的协同循环利用,提高固体废物就地资源化效率。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强化“无废城市”建设数字化改革,全面提升保障能力;加快社会资源整合,不断完善相关统计评价体系,提升“无废城市”建设基础能力;鼓励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探索研究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途径,加快模型创新和总结凝练,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模式和创新做法;加快探索建立多种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拓宽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渠道,提升固体废物治理能力,扎实推进“无废城市”高质量建设。

感谢你们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3年8月2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贸易德林工贸 | 驰易科技 |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 | 上证期货 | 中国废品网 | 山东节能网 |
版权信息:山东再生资源网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解放路26号301室
邮编:250014 电子邮件:zsxh2008@163.com 鲁ICP备10019935号-1 技术支持:山东政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