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图片新闻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协会动态 | 政策法规 | 行业标准 | 协会刊物 | 科普之窗 | 价格行情 | 会员风采
山东再生资源网欢迎您! 山东省再生资源协会简介
全国碳减排交易市场深藏千亿商机
来源:山东再生资源网 日期:2016-03-14

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中国现有7个试点碳交易市场的交易活跃度较低,碳价也有明显走低趋势。专家认为,一旦价格过度下跌,碳交易就失去了促使企业减排的作用。因此要加快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促进排放倒逼机制建设,督促企业加快绿色转型步伐。

      日前,《2015中国碳价调查》发布,其指出中国碳排放峰值将出现在2030年。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碳价将逐步告别低位。 

      2011年开始,中国启动了7个省市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纳入7个试点碳交易平台的排放企业和单位共有1900多家,分配的碳排放配额总量合计约12亿吨。截至201410月底,7个试点一、二级市场共交易配额2896万吨,成交额12.8亿元。

       然而,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中国现有的7个试点碳交易市场的交易活跃度仍然较低,碳价也有明显走低趋势。有专家认为,一旦价格过度下跌,碳交易就失去了促使企业减排的功能作用。因此要加快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促进排放倒逼机制建设,督促企业加快绿色转型步伐 

       201599,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在夏季达沃斯的“中国的绿色增长议程”分论坛上表示,中国明年将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目前能效排放标准已经非常接近“十二五”规划目标。

       “中国政府在加强举措,明年将建立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其中会面临一些困难,但需要看到这个承诺已经放在桌面上了。”吴昌华指出,这是一个良好的起点。

       就中国现阶段国情而言,在很多领域经济增长仍未达到集约化程度,尤其是第二产业在生产中能源消耗仍然以传统能源为主(传统能源占能源消耗比例超过80%),2013年以来,中国局部地区大面积雾霾天气持续时间再创新高。

       对此,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思考并建言以碳金融支持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和解决环境危机,即通过建立碳交易市场界定产权,进而使经济主体间的交易行为金融化。

        中国政府日益倾向于基于市场机制开展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减缓工作。”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邹骥表示,推进碳交易并不是为了利益寻租,而是要通过价格信号引导企业主动减排。

       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数据,2020年全球碳交易市场总额将达到3.5万亿美元,碳交易市场有望赶超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截至2014年底,发达国家在全球已经创建了四大碳交易平台,他们分别是:欧盟碳排放权交易机构、英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美国芝加哥环交所,以及澳大利亚国立信贷委托。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提问时表示,“通过已有的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中国正在碳交易领域迅速积累经验,并将尽快建成全国性碳交易体系。”业内人士认为,全国碳交易市场若开启,规模将高达千亿元。 

       在碳交易模式下,碳排放额被看作为一种商品,其价格主要受市场供求决定,市场供需发现变化的同时,碳排放权价格就会出现相应的波动。

       统计显示,相较于国外成熟市场,目前,国内7个试点碳交易市场的交易活跃度较低,碳价也有走低趋势。许多试点的碳价2013年和2014年建立之初有短期上涨,比如,深圳的碳价在201310月的较短时间内曾超过人民币100/吨,但在2014年末下滑。20155月和6月,大部分试点的碳价急剧下跌,上海碳市场的碳价一度跌至9/吨。

       从中国目前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度体系看,其立法效力等级明显不高。首先,政策数量远多于法。其次,政府规章数量多于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的效力比政府规章高。

       另一方面,由于缺少严格的基于全国统一的碳排放配额制度,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没有配额的限制,没有排放的基准,企业也就没有购买碳排放的积极性,导致市场主体缺位。

       碳市场分析师张国栋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碳排放权减排量的核算受测度技术和数据的限制,相关监管和协调不到位,长期投资导向与短期获利之间该如何平衡,都说明我国碳排放市场基础工作比较缺乏,无法支撑一个完整的碳排放交易体系。

       其实,碳排放权交易的本质是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各地激进推行碳排放权交易,能调动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却很容易形成地方保护主义和地区垄断,无偿配给的碳排放额度还可能成为政府对企业的变相补贴。过度分散和独立的交易机构反而会对交易市场的运行起到反作用。跨省或者区域性碳交易还会受限于各地经济结构模式、计量办法、交易规则等因素,难以形成一定规模的交易量和提高交易效率。

       也正因为此,国家发改委也曾明确反对我国各地方政府分别设置碳交易场所。201524中国碳排放交易高层论坛上,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国内政策和履约处处长蒋兆理表示,我国将在2016年启动全国碳市场。全国碳交易市场初步将纳入51个行业(电力、冶金、有色、建材、化工和航空服务业)的年排放量在2.6万吨以上的企业,碳排放交易量可能涉及30亿-40亿吨。2019年以后,我国将启动碳市场的“高速运转模式”,使碳市场承担温室气体减排最核心的作用。

       预计2016年全国碳市场开启后,排放量将达20亿-30亿吨,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仅考虑现货交易,市场规模可达12亿-300亿元,若考虑期货,市场规模可达400亿-1200亿元。

       张国栋认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有助于实现低碳发展,只有依法对企业碳排放配额实施有效管理、对碳排放第三方核查机构进行必要的资质认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才能顺利运行。 

       从全球角度和长远发展来看,碳减排将是一个争夺新兴碳金融市场话语权的战略问题。当前,国际市场上碳金融已成为各国抢占低碳经济制高点的关键,这一领域的竞争相继在各金融机构展开。

       原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董事长熊焰曾表示,碳金融将成全球最大的市场,未来5-10年中国环境改革与金融改革相结合将会产生很大的产业和投资机会。中国环境产品服务的价格将大幅度提升,会催生一系列新的产业机会。

       然而,缺少统一运作规范的碳排放权市场,使得我国围绕碳交易产业的完整产业链无法形成,碳金融、碳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无法开展,碳定价也必然被虚置。现阶段我国清洁发展机制(CDM)市场主要以双边合作、远期交易的形式开展,其回报来源于项目成功后所获减排单位的转让,国内碳排放权交易所和环境交易所尚未正式开展碳期货和期权交易,碳排放权更多地表现为商品属性。

       虽然中国CDM项目产生的核证减排交易量已经占到世界总成交量的80%左右,但是与发展迅速并日趋成熟的国际碳金融市场相比较,我国碳金融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各地也加快了在碳金融市场的布局,并推出了多款碳金融产品。

       上市公司也在加快抢占碳金融市场。爱康科技自2014年底以来积极布局低碳发展战略,投资参股碳减排先锋企业,深度布局全产业链;与环境交易所、商业银行、证券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就碳资产开发及管理、绿色金融创新、低碳金融平台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置信电气更是一直在深耕碳金融领域,子公司置信碳资产是国家电网系统内惟一一家专业从事碳资产经营业务的公司。

       “完善的碳金融体系不仅有助中国争取碳交易的定价权,也是中国金融创新的一个方面。而且建立碳交易期货市场,有利于中国形成独立自主的碳交易价格形成机制,争取碳交易的定价权,成为国际碳交易价格的创造者和领先者。”张国栋对记者指出,碳交易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它能够渗透到其他产业领域,促进中国产业升级,引导科技创新和绿色经济的发展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贸易德林工贸 | 驰易科技 |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 | 上证期货 | 中国废品网 | 山东节能网 |
版权信息:山东再生资源网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解放路26号301室
邮编:250014 电子邮件:zsxh2008@163.com 鲁ICP备10019935号-1 技术支持:山东政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