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厦门正在翔安区建设一个高标准的低碳产业园区,构建低碳产业创新体系,推进低碳技术研发产业化厦门市多年来坚持高技术、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发展之路,工业内部结构不断向高端和节能方面升级,电子、机械、化工等支柱产业明显提升,光电、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新能源等低碳工业发展迅速。2011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0.41吨煤,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被评为首届“全国十大低碳城市”。 以科技为支撑,有效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支柱产业从过去的机械、电子、化工逐步发展转变为机械、电子、航运物流、旅游会展、金融与商务、软件与信息服务。2011年,厦门市高新技术企业665家,占福建省一半,创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50%。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厦门建设我国第一个光电产业集群,目前已聚集戴尔(微博)、联想、冠捷等世界排名前列的光电企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厦门火炬高新区成为我国首个每平方公里产值超百亿和福建省首个超千亿的高新区。未来我们将大力推动低碳技术研发,在新能源客车、新能源照明、新能源电子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建设光伏并网发电示范工程。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实行配网“调控一体”管理模式,推进配网调度集约化、精细化管理,使厦门成为全国首批智能电网先进城市。 以创新为动力,有力推动产业提升。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海洋高新产业等,提升视听通讯、钨材料、新能源等国家特色产业创新能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加强产学研有机结合,引导企业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厦门市大力开展减碳技术创新,已拥有含银固体废物综合开发技术、钨废料回收利用等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拥有国家第三海洋研究所、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厦门大学新能源中心、海洋环境国家重点试验室等研究机构,在海洋碳汇、微藻固碳产油、细菌产氢、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城市环境等低碳领域形成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厦门市将努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加强低碳技术的研发机构和公共平台建设,打造区域性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和产业转移中心,推进新能源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及推广应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以产业链为延伸,推动资源节约利用。厦门市正在以龙头企业引领,培育产业链,建设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技术产业化、高技术规模化,构建低碳化产业体系。厦门是我国节能灯三大生产基地和全国首批“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是国内LED外延片芯片生产的最大基地,形成从外延、芯片到封装、应用产品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产业化及技术水平居全国前列;由此延伸的光电产业、光伏产业等,聚集为我国最大的光电产业链。厦门金龙客车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先行者,新能源客车出口位列全国客车行业前列,厦门正在建设以金龙为龙头的新能源客车产业链、以厦工为龙头的绿色工程机械产业链、以象屿为龙头的物流绿色供应链,从而推动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实现节约利用、有效利用。 以园区为平台,推动低碳高效发展。厦门工业企业基本都实现园区化,现已形成火炬高技术产业园区、国家半导体示范基地、机械工业集中区、轻工食品工业区等特色园区。未来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统一规划建设集中供热(冷)、集中处理“三废”、集中原材料配送,集中公共基础设施配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企业、产业、集群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循环使用,成为绿色供应链和产业链。厦门对新园区建设坚持高标准、低碳建设,在环境设计、综合管理、清洁生产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湖里高新区、厦门软件园等都成为低碳园区。目前,厦门正在翔安区建设我国第一个高标准的低碳产业园区,构建低碳产业创新体系,推进低碳技术研发产业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做好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和国家首批“两型”企业标准化试点工作。探索循环型生态园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完善多层次的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深入开展。 (来源:新浪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