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钱易在近日召开的第七届固体废物管理与技术国际会议上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强调,我国虽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因此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循环利用废弃物,发展循环经济。 “城市矿山”即通常所说的再生资源。从传统意义上讲,资源的利用呈线性经济模式。能量、资源在经济社会系统中的路径为:资源—生产系统—消费系统—废弃物。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使资源的使用处于极大的浪费状态。 进入21世纪,随着循环经济等新理论、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开启了人们对资源利用新的方式。理想状态下,能量、资源进入经济社会系统后,资源—生产系统乃至生产系统—消费系统之间的流动都呈循环使用的路径,直至不可利用为止。可以说,循环经济是对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循环经济也是绿色经济。 钱易介绍,我国再生资源行业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经过6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遍布全国各地、网络纵横的显著效果。目前全国建成再生资源回收网点20万个,回收利用加工企业1万多家,从业人员1800万人,再生资源行业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和发展模式上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对我们国家节能减排作出了巨大贡献。 钱易分析,利用再生资源与原生资源相比,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以2011年为例,国内回收1.62亿吨,进口4726万吨再生资源,与利用原生资源相比,相当于减少开采4.5亿吨矿石、6000万吨石油以及砍伐3亿立方米树木,节约2.83亿吨的标准煤,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86亿吨,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9.14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370万吨,占同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如果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每年增加10%,就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800万吨,降低固废排放900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7万吨。因此,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破解资源短缺矛盾、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参与资源大循环的重要途径,成为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举措。我们国家已经把再生资源行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据悉,“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设50个技术先进、环保达标、管理规范、利用规模化、辐射作用强的“城市矿山”示范基地,实现废旧金属、废弃电子产品、废纸、废塑料、废玻璃等再生资源利用、规模利用和高值利用。再生园区的发展重点可概括为:回收体系网络化、产业链条合理化、资源利用规模化、技术装备领先化、基础设施共享化、环保处理集中化和运营管理规范化。● (来源:《中国科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