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国纺织品的消耗量将以12%以上的速度增长,到“十二五”末,我国废旧纺织品累计产生量将超过1.4亿吨,其中化纤类9800万吨左右,天然纤维类4200万吨左右。目前,绝大部分废旧纺织品还没有得到综合利用。 废旧纺织品主要来自两个环节:一是生产环节,如棉纺厂的落棉、纺织厂的回丝、化纤厂的废丝、印染厂的废布、服装厂的边角料等;二是消费环节,如完成使用寿命周期以后淘汰的废旧服装和家用纺织品等。由于产业用纺织品主要用于医疗、建筑、过滤材料等领域,一般不能回收利用,而棉纺厂的落棉、纺纱厂的废纱可以直接作为纺织原料,大多被工厂内部直接回用,因此废旧纺织品的来源主要是化纤厂、织造厂、印染厂和服装厂的废丝、回丝、废布及边角料、淘汰的废旧服装及家用纺织品等。 由于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的部分关键技术瓶颈已经攻克,再生产品的品质得到大幅提升,再生原材料的市场极好。大力开展废旧纺织品的综合利用,不但可以节约大量的纺织原材料,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极大地缓解石油资源紧张、棉粮争地等问题。 随着再生技术的不断进步,再生原材料的物理性能将会大幅提高,其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扩展。再生原材料有望大量应用于建筑、农用、汽车隔音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中和家用纺织品中,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不过,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行业却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普遍存在低、小、散的特点。“低”是指再生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小”是指企业规模小,一直都是个体经营,没有形成规模;“散”是指企业分布分散,存在安全隐患,也存在无序竞争等现象。 二是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各回收企业各自为战。浙江省慈溪、苍南等地已形成废旧纺织品集中地,但没有主管部门牵头建立规范、有序、区域性的集散中心来规范该行业的交易行为。 三是没有骨干企业参与。从事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的企业一般均是小型个体企业,或者部分纺织企业的一个部门参与小规模回收,用于自产自用。目前尚没有一家大型的龙头企业从事大规模、高值化、资源化的再生利用。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于2010~2012年联合开展的实地调研表明,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已经在全国各地形成了客观存在的产业链。了解和分析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构建完整的纺织行业循环经济体系意义重大。 演变成固体废物存量为2300万吨/年 自从国内的聚酯瓶诞生以来,我国聚酯瓶的社会存量积累已超过2500万吨。废旧纺织品的社会储量更是惊人。我国每年纤维加工总量的2/3用于内需。 近30年来,我国纺织行业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规模逐步扩大,其中聚酯瓶和废旧纺织品是纺织行业加以利用的最大宗的两类再生资源。到2010年,我国再生聚酯行业已经发展为产能超过700万吨/年,产量超过500万吨/年的规模产业。 上世纪70年代,杜邦公司成功研制聚酯瓶并进入市场,80年代前后,我国开始自行生产聚酯瓶。据测算,自从国内的聚酯瓶诞生以来,我国聚酯瓶的社会存量积累已超过2500万吨。废旧纺织品的社会储量更是惊人。我国每年纤维加工总量的2/3用于内需,随着时间的推移,沉淀在社会中的大量废弃纺织品演变成固体废物,存量估算为2300万吨/年。 根据化纤协会再生化学纤维专业委员会统计以及调研小组调研估算,2011年我国纺织行业使用这两大再生资源的量分别是:547万吨瓶片,338万吨废旧纺织品。已使用的聚酯瓶占社会存量的9%左右,已使用的废旧纺织品占社会每年存量的14%左右。 2011年,我国再生聚酯行业进口瓶片167万吨、国产并回收280万吨,回收利用聚酯瓶总量为447万吨。对我国再生聚酯行业来说,原料除了聚酯瓶片以外,还使用工业废涤丝和废旧涤纶纺织品,2011年约使用工业废涤丝30万吨、废旧涤纶纺织品100万吨。 再生聚酯原材料供应紧缺日益凸显 仅就中国聚酯、涤纶行业而言,自1964年涤纶诞生,到2010年,共生产聚酯2.1亿吨和涤纶1.85亿吨。按五年消费计,这些高聚物总社会存量接近4亿吨。 经过“十一五”高速发展,再生聚酯行业产业地位已从“补充”转变为“替代”,但是原材料供应紧缺矛盾日益凸显。“十一五”期间,再生聚酯产业被列为重点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之一,目前已经形成良好的、规范有序地生产、经营与销售模式,也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产业比较优势。但产品差别化率内涵有待提高,此外,原料短缺等因素已成为再生聚酯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其实,仅就中国聚酯、涤纶行业而言,自1964年涤纶诞生,到2010年,共生产聚酯2.1亿吨和涤纶1.85亿吨。按5年消费计,这些高聚物总社会存量接近4亿吨。其中绝大部分以“纺织品或服装”的形式存在,由于纺织品经过纺纱、织造、染整、设计成衣等过程,成分复杂、附件较多,至今没有有效回收利用的装置、技术。如果能够解决这些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难题,一方面可以提供再生聚酯行业原料,一方面可以减少环境负担。 但是,这是一个理想的数字,从目前情况看,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更加严峻。 上海和广州借助专业公司 上海和广州这两个城市主要借助政府的力量,由专业回收公司将废旧衣物环保回收箱投放到居民小区,每个回收箱每月能回收100千克~200千克旧衣物。 目前,我国主要城市已经开展了废旧衣物的回收处理工作,其中上海和广州这两个城市主要借助政府的力量,由专业回收公司将废旧衣物环保回收箱按独立垃圾分类模式投放到居民小区,每个回收箱每月能回收100千克~200千克旧衣物。回收公司定时回收送仓库,然后分类,将符合救助标准的送往民政部和慈善机构,符合出口的压缩打包运往菲律宾或新加坡等地,其余的作为原料卖给其他企业或处理加工点。 北京和天津依靠民间力量 小区门口收旧车会按重量回收居民手中的废弃物,随后将其中的纺织品服装卖给专门收购的散户,这些散户再将废旧纺织品集中到良乡、昌平集散中心。 北京、天津以及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废旧纺织品回收则是民间行为,利益驱动。以北京为例,废旧纺织品的回收是一个积少成多、层层集中的过程。一般来讲,小区门口收旧车会按重量回收居民手中的废弃物,随后将其中的纺织品服装卖给专门收购的散户,这些散户再将废旧纺织品集中到良乡、昌平集散中心。除了散户一级级向良乡、昌平集中,良乡集散中心的负责人也会派车到四环内较大的回收中心、旧货市场直接收购废旧纺织品。从家庭到集散中心,每一层收购都是自由买卖,现金交易。据统计,北京专业从事废旧纺织品回收工作的人员在2000人以上。 产业集聚地形成行业自律组织 2011年,受到国内外流动性过剩、国内消费市场高速发展、出口增加的影响,再生聚酯产品市场和产品利润表现相当良好,再生产品均价达到11660元/吨。 我国再生聚酯行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台湾、韩国的小生产线转移到我国内地,我国再生聚酯行业开始起步。到90年代末期,出现了产能为7500万吨/年的化纤生产线。2000年至今,是再生聚酯行业的高速发展期,技术进步较为明显,高洁净度的聚酯瓶片用来规模化生产三维卷曲中空纤维(3d~15d)、涤纶长丝(POY、DTY、FDY、BCF)、普通工业用丝等产品。目前,再生涤纶短纤产能仍占主导,非织造类和填充类紧随其后,长丝和细旦类新型产品比例较小。2011年,受到国内外流动性过剩、国内消费市场高速发展、出口增加的影响,再生聚酯产品市场和产品利润表现相当良好,再生产品均价达到11660元/吨,与2011年聚酯瓶片均价8650元/吨相比,差价达3000元左右。 随着产业的发展,再生聚酯行业逐渐形成产业集聚,其中浙江省慈溪地区以涤纶短纤填充料和再生涤纶长丝为主导,江苏江阴以棉型的再生色纺涤纶短纤为主,广东普宁则是以特本白棉型再生涤纶短纤为主。各地也纷纷形成具有相对完备的行业自律组织。 我国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四个方向 我国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的方向主要有四个:一是完全资源化;二是回到纺纱织造环节;三是通过粘合、针刺等方式制成非织造布,用于产业用纺织品;四是出口。 我国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的方向主要有四个: 一是完全资源化,如棉短绒作为纤维素原料造纸、粘胶,废旧涤纶衣物生产压缩料、摩擦料、泡料,再用于再生聚酯的生产。 二是回到纺纱织造环节,生产出纱线再用于下道产品的生产,如棉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织造牛仔布,毛粗纺面料,编织毛衣裤、以及装饰布、毛毯、手套、拖布等。 三是通过粘合、针刺等方式制成非织造布,用于生产产业用纺织品,如鞋帽衬里、家具内衬、建筑隔音隔热层、坐垫靠垫的填絮材料等。 四是出口。 苍南和江阴成为综合回收基地 我国浙江苍南地区每年处理的纺织废料可达上百万吨。江阴等地约有200家废旧毛纺织品综合利用企业,年可利用废旧纺织品15万吨左右。 我国浙江苍南地区是全国闻名的纺织废料回收利用基地,每年处理的纺织废料可达上百万吨,有2000多家专门从事再加工纤维的纺织企业,工业产值超过150亿元。再加工纤维被广泛应用于家具装饰、服装、家纺、玩具和汽车工业等各个行业领域。苍南地区以棉制品的生产交易为主,产品包括气流纺纱、再生棉布、拖把等。 废旧毛纺织品综合利用的主要地区集中在江阴等地,约有200家废旧毛纺织品综合利用企业,年可利用废旧纺织品达15万吨左右。该类毛纺类综合利用企业主要是根据客户要求,将废旧纺织品经开毛、纺纱、织布,生产成布匹。 经过精密处理设计生产高值产品 仅北京地区每月间接出口废旧服装就接近1000吨。这些“洋垃圾”的分拣标准、品级以及收购价格由下游出口商决定,内容包括服装、内衣、包、帽等。 废旧纺织品也有经过精密处理和设计生产高值产品的,比如江苏省健尔康医用敷料有限公司利用纯棉废旧纺织品再生纱制成坯布,再经脱脂、消毒、染色后生产符合国外标准的医用敷料,出口欧美市场。 在河北赵县,石家庄华信泥浆助剂有限公司将废旧腈纶通过水解方式制成聚丙烯腈—铵盐,供给中石油等企业,用于野外钻井作业,主要作用是浇注在井壁上,防止塌方。 每年,我国废旧纺织品中有一部分可以再穿的产品以二手服装的形式出口非洲等地。仅北京地区每月间接出口废旧服装就接近1000吨。这些“洋垃圾”的分拣标准、品级以及收购价格由下游出口商决定,内容包括服装、内衣、包、帽等。 产业链源头游离在制度和管理之外 对于这个地下形成的产业,我国还没有建立有效的管理手段,更没有官方统计数据。没有技术的进步和支持,废旧纺织品的综合利用难以大规模进行。 废旧纺织品产业链客观存在,并且规模越来越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在:回收渠道不完全规范;加工方式存在较大环境、卫生安全隐患;产业管理缺失,发展规律不明。 有需求就有市场,十几年来,废旧纺织品的处理加工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产业。从原料(废旧纺织品)供应、到纺纱、制造、到销售、市场应用一应俱全,不过,这个产业的源头游离在制度和管理之外。调研情况表明,废旧纺织品供应商和加工点之间完全是现金交易,加工点开松出来的半成品交货时也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些加工点以家庭作坊为主,规模小、数量多,总量目前还不大。此外,这些“三无”加工点的加工环境恶劣,产品质量和卫生情况无保证,产成品附加值低。 另外,对于这个地下形成的产业,我国还没有建立有效的管理手段,更没有官方统计数据。可以说,没有技术的进步和支持,废旧纺织品的综合利用难以大规模进行,也给了小加工摊点不规范发展的机会。 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标志新时期到来 2012年下半年,我国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再生聚酯专业委员会成立了“中国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011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 “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其中对废旧纺织品的指导意见是:建立废旧纺织品回收体系,开展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共性技术研发,拓展再生纺织品市场,初步形成回收、分类、加工、利用的产业链。 在废旧聚酯瓶的综合利用方面,2010年9月国家环保部出台了《进口废PET饮料瓶环境保护管理规定》,明确了进口废PET饮料瓶砖的定义适用范围。政策显示,在工业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下,我国将进一步合理规范、加强引导和扶持废旧资源的综合利用。围绕这一发展方向,《中国纺织工业“十二五”循环经济规划》明确提出了“构建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推动纺织工业废旧资源综合利用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的发展目标。提出了“通过准入方式建立健全废旧纺织品定点回收和处理加工网络”、“突破技术瓶颈,制定合理经济的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技术路线”、“引导消费意识,扩大废旧纺织品再利用产品的市场应用”等多项举措。 2011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成立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委员会,2012年下半年,我国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再生聚酯专业委员会也先后成立了“中国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化纤再生与循环经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可以预见,随着相关政策、制度、组织的不断完善,以及新技术的突破与应用,我国纺织行业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摘自:《中国纺织报》) t-<?n:?/?家用空调器一般都是采用机械压缩式的制冷装置,其基本的元件共有4件。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节流装置,4件是相通的,其中充灌着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压缩机像一颗奔腾的心脏,使得制冷剂如血液一样在空调器中连续不断的流动,实现对房间温度进行调节。 家用空调和汽车空调在制冷部分的组成上都有压缩机、冷凝器、干燥过滤器、膨胀阀、蒸发器、制冷剂、电子控制器等。家用卒调和汽车空调的上述部件虽然名称相同、作用近似,但是二者之间除制冷剂外,大部分并不存在通用性。 家用空调的处理已拥有较为成熟的处理线,可进行大规模流水线处理。由于汽车空调构造复杂,报废汽车空调的处理应与普通废旧空调区分开来,不仅要对制冷剂进行环保分类回收,而日.要合理配置拆解上艺流程方案,促进报废汽车空调的无害化拆解与资源化进程。 3.3 汽车铅蓄电池 铅蓄电池在拆解和运输的过程中,稍有不慎,极易发生泄漏,造成严重的铅污染。大部分汽车使用的是铅蓄电池,需要定期更换。铅是重金属,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因此回收铅酸电池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性和预防污染。废铅蓄电池内含有铅膏、废硫酸等化学物质,如果任意排放会对土壤和地下水产生严重危害,而且.这种影响会持续很多年。 先进工艺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处理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回收率。一种较为环保的铅蓄电池处理工艺流程如下。(1)首先将铅蓄电池进行两段破碎,将铅泥、大块的塑料和铅栅分离;(2)将分离后的铅栅和塑料进行水介质分选,分选出铅栅、PP(聚丙烯)和重塑料;(3)选出的铅泥进行化学脱硫;(4)将铅栅、脱硫后的铅泥和反应剂等在转炉中冶炼,产出粗铅;(5)最后将粗铅进行精炼。 3.4仪表系统 汽车仪表系统主要包括各种电气仪表和汽车仪表盘上的故障警报显示元件,主要由传感器部分、测量部分及输出部分组成。 报废汽车中的仪表,根据其使用新旧及使用程度,优先对其检测,进行再制造。对于不能使用的汽车仪表,应将电线、塑料外壳、线路板、混合物等分离,线路板收集到一起,送到指定地点处理与处置,其他混合物可根据需要破碎分选处理。 四、建议 4.1加强相关调研与研究 对报废汽车电器电子危害性进行研究贫析,对其进行详细的社会调查,确定各类废弃物的具体数量及流向,量化此类废弃物对环境及社会的危害程度。加强研究汽车电器电子废弃物的处理措施,同时还要开发新型环保替代产品,如汽车空调系统中的环保制冷剂,减少汽车报废给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 4.2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设备 国外在报废汽车电器电子产品的处理技术与设备上具有很大的优势,要多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可根据需要进行设备引进,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研发试制,促进我围报废汽车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水平的提升。 4.3 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 本着“尽可能利用,尽量少丢弃”的原则,对于报废汽车电器电子产品进行有序处理,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残留的危险废物,并严禁以倾倒、抛洒、填埋等危害环境的方式,处理拆解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4.4完善法规,加强监督 应抓紧完善相关法规、政策,执行严格的回收管理,特别是废弃物的监管,从根源上防止危害的产生。此外,汽车再用件使用和再制造的相关标准规定也应及时制订。 总之,报废汽车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利用,对于缓解资源紧缺、降低能耗、减轻污染、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以及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在解决污染防治问题的同时,挖掘出这座“城市矿山”的最大效益。● (摘自:《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