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特别提出,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必须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绿色低碳的再制造将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技术支撑,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之一。 中国自主创新再制造的重要特征 再制造是废旧机电产品高技术维修改造和产业化,其重要特征是:再制造后的产品质量和性能不低于新品,成本只是新品的50%,节能60%,节材70%,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显著降低。 欧美等国的再制造多年以来是在原型产品制造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以尺寸修理法和换件修理法为主。换件修理法是将损伤零件整体更换为新品零件;尺寸修理法是将失配的零件表面尺寸加工到可以配合的范围,如缸套—活塞磨损失效后,通过镗缸的方法恢复缸套的尺寸精度,再配以大尺寸的活塞完成再制造。这种模式的缺点是资源能源消耗大,旧件再制造率低。 我国的再制造是在维修工程、表面工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采用尺寸恢复和性能提升法,可使再制造率显著提高,资源能源消耗显著降低,具有突出的节能减排效益。 举例来说,车辆行星框架是某型重载车辆转向机构重要的薄壁零件,易于磨损失效。上世纪60年代,由于堆焊修复会变形,大修技术条件规定必须报废。进入80年代,通过采用等离子喷涂及自熔剂合金新材料,完成了行星框架的再制造。经6辆车辆的实车考核,再制造行星框架的使用寿命达到新品的3倍,成本为新品的1/10,材料消耗为1/100。 再制造具有巨大的效益。比如,近年来,宝钢公司突破传统的备件采购模式和日本的备件管理模式,采用激光技术在现场对轧辊、叶片等大型贵重机械类零部件进行再制造,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延长了产品使用寿命,减少了备件库存,节能节材效果显著。已创造经济利润1000万元,节约采购和库存保管经费10亿元。 另外,根据统计,2011年我国仅14家汽车再制造企业的再制造产值规模就已达25亿元。 2013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的通知》中提出,到2015年末,实现年再制造发动机80万条,变速箱、启动机、发电机等800万件,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农用机械等20万台套,实现再制造产值500亿~800亿元。 国家政策与再制造的发展 2005年,国务院颁发的21号、22号文件中均指出:国家将“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并把“绿色再制造技术”列为“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经费支持力度的关键、共性项目之一”。 2009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生效。该法在第2、第40及第56条中六次阐述再制造,标志着再制造已进入国家法律。 该法第40条指出:“国家支持企业开展机动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产品的再制造。”2010年5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公安部、财政部、商务部等11个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指导全国加快再制造的产业发展,并将再制造产业作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予以培育。 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推进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被列为七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再制造是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内容。 2011年3月,国家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明确要求,未来五年中,应“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开发应用再制造关键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摘自:<凤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