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月12日,在内燃机再制造产业联盟一届四次理事会议上中国内燃机工业再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与目标(征求意见稿)发布, “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我国内燃机再制造产业初具规模。内燃机再制造行业在产业规模、市场推广、表面修复工程技术创新、标准体系搭建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内燃机整机再制造企业已具有特色的发展模式,包括生产厂商延伸型、大修企业升级型和配套厂商服务型,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1月12日,在内燃机再制造产业联盟一届四次理事会议上,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葛红表示,从我国宏观经济整体目标和节能减排的长远目标来看,内燃机再制造产业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也是“十三五”内燃机再制造发展的方向。 各个击破产业难题 尽管内燃机再制造试点探索不断推进,但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再制造产业基础薄弱、发展历程相对短些。当前,内燃机行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会议上,专家顾问以及参会企业纷纷建言献策,指出下一阶段亟需解决的产业难题。 企业的技术装备、生产规模、旧件回收及销售渠道、管理体制等良莠不齐;包括旧件回收、生产标准、质量认证等方面体系建设不完善,导致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不接受,严重阻碍了产业发展。下一阶段加强媒体宣传、用系统保证能力使产品质量有所保证,树立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信心,让消费者积极了解并使用再制造产品。这是业内专家的共识。 另外,一直以来,由于社会车辆执行报废整车的五大总成只能卖给当地汽车拆解企业的政策,致使内燃机再制造企业回收渠道狭窄,很多资源不能得到及时回收利用,使得旧件回收企业和再制造企业一直受到旧件来源限制的困扰。 会议上,幸福瑞贝德动力总成有限公司等多家代表表示,80%的零部件再制造企业旧件来源主要是三包旧件,而这是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内燃机再制造产业成了无米之炊,而且回收的旧件中许多都是锈蚀烂品,质量非常差,给翻新带来困难,加之国内拆解技术以及表面修复技术成本过高,给企业带来过重的负担。让质优价廉的旧件进入再制造企业,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重中之重。“把拆解废旧汽车、发动机回收与内燃机再制造产业链衔接起来,处理好回收与再制造之间的关系。此外,要在内燃机再制造产业基础上把再制造产品向变速器等动力总成扩展。”原中国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指出了2016年行业内亟待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完善内燃机再制造质量体系的搭建,同时加大技术推广力度,特别是无损检测技术、寿命评估、绿色清洗等有待深入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说,推动系列表面工程技术的产业化,降低企业在相关修复技术投入成本,突破高附加值产品的再制造应用。 2020年形成50万台产能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协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十三五”内燃机再制造的发展规划。 从本次理事会上发布的中国内燃机工业再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与目标(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来说,“十三五”期间,内燃机再制造将依靠合作模式多元化、产业资本多元化的思路,重点发展商用车、乘用车、工程机械等产品以及增压器、发电机、起动机、空压机、机油泵、水泵、燃油系统等关键配套产品。在高效绿色清洗技术装备、表面工程技术、无损检测与寿命评估、“油改气”排放升级以及燃油喷射系统、增压器、后处理系统等多个内燃机再制造项目上重点发展。到2020年,在国家鼓励政策支持下,全行业要形成50万台以上各类内燃机整机再制造生产能力;商用车发动机再制造产品生产能力要达到20万台,乘用发动机再制造产品生产能力要达到13万台;建立一批乘用车、商用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内燃机再制造示范工程;建立全行业的旧件逆向物流服务、内燃机再制造公共信息服务与交易平台,实现产业机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并完善产业管理、质量保证及标准法规。 葛红表示,根据国外再制造发展的经验,再制造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拆解、清洗、回收和服务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这势必将拉动服务业、配套产业、物流等行业就业率全面提升。 一直以来,零部件再制造相关扶持政策是内燃机再制造企业关注的焦点。再制造需要多方面政策支持。 对此,结合各方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对政策建议提出了相关规划,出台有利于再制造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推动国家再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给予增值税优惠或减免政策;积极推进再制造产品认定指导与再制造优惠扶持,扩大“以旧换再”补贴政策的覆盖范围,鼓励消费者使用再制造产品;引导与鼓励低息信贷或无息资金进入再制造产业,解决再制造企业技术更新换代的后顾之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