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图片新闻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协会动态 | 政策法规 | 行业标准 | 协会刊物 | 科普之窗 | 价格行情 | 会员风采
山东再生资源网欢迎您! 山东省再生资源协会简介
“两网融合”走在春天里
来源:山东再生资源网 日期:2016-04-12

垃圾分类处理与再生资源利用“两网融合”产业创新协作体,在2016年的初春诞生了。这个产业创新协作体的发起单位阵容强大,包括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这样的传统产业协会;也包括北京环境卫生工程集团、杭州市环境集团这样的大型国有环卫企业;也有北京盈创、贵州高远这样的民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司;另外还有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和上海市环境卫生工程设计研究院这样的实力型设计院所加盟。或许,这是基于“城市矿产”资源开发而成立的创新协作体,迎来的第一个春天。
 

会议现场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

    实际上,我国的生活垃圾再生回收体系历史是悠久的,1953年就开始存在。上世纪70年代,有遍布街巷的废品回收站。但伴随着城市发展、产业转型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定点回收站逐渐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庞大的“拾荒”大军,也就是个体回收户。但近几年来,废品回收价格普遍呈下行走势,大批中小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回收企业盈利情况趋于恶化。回收市场出现“利大抢收,利小不收”的状况。据201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废金属等高值品种回收率达70%,其他品类平均约40%,废塑料和废玻璃等低值品种回收率仅20%左右。对此,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循环经济处处长陆冬森认为,这种以个体为主、非正规的回收体系,在收入价格心理预期不断降低后,这个群体可能就会消失。像德国,原来也有这种人力回收体系,当社会经济发展到某个阶段就消失了。但就我国目前情况,如果再生回收环节运行不畅,会对终端处置设施造成相当压力。

    对于这种说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市容环境处处长杨宏毅也表示认同。

    数据显示,2014年城市生活垃圾的清运量是1.79亿吨;2014年再生资源回收量是2.45亿吨,其中来自生活源的回收量是6000万吨左右。也就是说,如果这6000万吨来源于生活垃圾的回收物再回流到末端处置环节,处理设施的负荷量是难以承受的。

    杨宏毅表示,从环卫系统来讲,现在压力很大。第一个压力是来自全社会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从2000年原建设部选取8个试点城市开始,到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5部委选取26个城市和区作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可以说,环卫部门一直在寻求分类收运和分类处理的路径。事实上,来自生活源的废品回收量已有6000万吨,占到了生活垃圾总产生量(清运量1.79亿吨+回收量6000万吨)的25%左右,这个回收比例不低了。但以往,并没有把废品回收量算进来,这个量是有数据的,客观反映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回收率。实际上,清运环节已没什么可回收的了,但大家对低值生活废弃物的回收要求非常强烈。

    商务部流通司环保处调研员李嘉健的说法也印证了这一点。他说,废玻璃、废木材等低值产品无人回收,一次性发泡塑料也是没有人回收。有些城市为了市容环境把回收网点清理到离市区很远的地方,增加了运输的成本,低值品种回收更困难。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两网融合协作体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徐海云认为,融合是个自然的过程,在未来几年,环卫行业与回收行业全面合二为一的可能性还不太大,主要还是两个行业间的工作环节对接。其实两网融合的意义更在于:它将推动社会客观认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和清洁利用水平,正确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引导全社会关注生活废弃物的全过程环境管理。

    那么,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资源回收的两网衔接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呢?李嘉健认为,一是在收集环节。设置生活垃圾收集容器时要考虑到回收的便利,尽量避免进入垃圾清运体系,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二是在运转和分拣环节。探索利用废旧商品回收车,实现可回收物的收集。三是在处理环节。将废旧商品分拣中心和加工处理基地与垃圾末端处理设施联合建设,提高资源回收率。

    杨宏毅认为,环卫系统优势在末端处理,再生资源回收更多优势在前端。废品有集散地,环卫系统有中转站,都有收运体系,正好借此机会,进行整合。环卫行业公益性更强一些,废品回收市场化程度高一些,通过加强创新和整合,在回收价格低的情况下,以“互联网+”的形式,可以寻找更多的发展空间,提高低值回收物利润水平。

    杨宏毅说:“我们对两网融合充满了希望。不管是环卫向再生回收延展,还是再生向环卫收运发展,精诚合作是第一位的。两个网要发挥各自的优势。两网融合不一定以谁为主,但是出发点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提高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贸易德林工贸 | 驰易科技 |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 | 上证期货 | 中国废品网 | 山东节能网 |
版权信息:山东再生资源网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解放路26号301室
邮编:250014 电子邮件:zsxh2008@163.com 鲁ICP备10019935号-1 技术支持:山东政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