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报道称,由于监管存在漏洞,在利益的驱使下,部分报废车没有进入正规合法的废旧机动车回收企业,反而流入了黑市。这些报废车在经过非法拆解、翻新后,当成新配件出售;甚至有近半数的报废车在改头换面后直接卖向农村。 报废车含有大量对环境有害的废液和重金属,本应该收集起来,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不法的二手车贩显然不会这么做。而且,报废车上路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我国对于机动车报废有着明确的规定,现实中,由于正规报废流程繁琐、补贴少,加之监管不严、存在巨大的非法获利空间,使得报废车黑市交易成了一条灰色的地下产业链,不仅污染环境、坑害消费者,还使得正规资源回收企业难以维系。 报废车的危害并不直接可见,且交易多处于“地下”,监管、查处起来难度大;虽然国家有明文规定禁止,但执行起来成本较高、难度较大。相比之下,报废车黑市交易的违法成本太低,以致于这一违法行为屡禁不绝,颇令政府部门头痛。而选择卖给黑市的车主也因为图省事、卖钱多,存有侥幸心理。如果一味搞运动式的大清理,容易“治标不治本”,很难彻底杜绝。 笔者建议,在加大对非法开展报废车交易、回收处理行为的打击力度的同时,不妨多从增强正规回收渠道的吸引力入手。比如,加大政府对于报废车回收的补贴力度;出台政策措施,鼓励汽车生产、流通企业完善从销售、维修到报废、置换新车全流程的一条龙服务;通过搭建互联网线上服务平台,简化申请、审核、查询、注销等报废手续流程;增强废旧机动车回收企业的主动服务意识,提供上门回收报废车等一系列服务。应通过政策、市场和技术手段多管齐下,促使群众更加便捷、主动地选择正规回收渠道,斩断报废车流向黑市的利益链条,才能收到“治本”之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