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图片新闻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协会动态 | 政策法规 | 行业标准 | 协会刊物 | 科普之窗 | 价格行情 | 会员风采
山东再生资源网欢迎您! 山东省再生资源协会简介
举手之劳的垃圾分类,到底难在哪里?
来源: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网站 日期:2017-03-2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大量增加,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害之一。总体上看,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立法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一个完整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法律体系亟待建立。

关于垃圾分类,两会代表有话说

1.王月清: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是实现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型的关键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齐齐哈尔龙江县环卫处保洁队长王月清表示,目前我国垃圾分类回收举步维艰,分类回收效果非常差。人们缺乏垃圾分类投放知识,对垃圾分类投放积极性不高,管理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垃圾分类设施标准不统一和设施不足,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垃圾分类投放行为不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回收产业链良性循环未建立等问题。

她认为,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垃圾分类回收同样需要法律层面的规范和引导,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不出现偏差和缺陷。垃圾分类回收是传统的经济形式向循环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一项日积月累的大工程,需要政府、民众、行业共同重视和发展,需要综合运用道德、技术、财政、法律等手段共同发挥作用。

2.罗和安:垃圾分类刻不容缓

全国人大代表、湘潭大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罗和安马说:“垃圾分类的工作一定要做。垃圾经过分类后再焚烧,可以提高处理的效率,同时可以进行综合利用,比如用来发电,固体废料还可以做肥料。”

罗和安表示,从目前来看,垃圾焚烧处理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却是最成熟的方法,发达国家都在用。通过分类,也解决了废电池等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问题。

3.张全:垃圾资源化的前提是垃圾分类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认为,垃圾其实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要使得垃圾资源化,前提条件就是垃圾分类。因此,垃圾分类是实现“三化”的关键环节,也是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不仅仅面对技术和投入的问题,更取决于全社会公民的理念提升和行为改变。要做到这个,不是单纯建一个垃圾处置场就能解决的。垃圾分类涉及到成千上万人的行为改变问题。

4.张华明:立法规范垃圾分类,减少环境污染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华之毅时尚集团总裁张华明表示,应制定全国性的法律来规范垃圾分类,明确分类标准,鼓励全民参与,甚至在恰当的时候可引入垃圾按量收费制度,让污染者付费,实现源头减量。

垃圾分类到底难在哪里?

1.民众垃圾分类意识较低

多年来,尽管政府一直在宣传垃圾分类,但并没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什么是正确的垃圾分类。比如,在厨房削个苹果,苹果皮算厨余垃圾。而在厨房剥花生,花生壳就不算厨余垃圾,属于其他垃圾。垃圾分类看似简单的事,可要学的东西却很多。

“咱老百姓又不是专业人士,老说什么可回收资源、厨余垃圾,哪儿分得清楚啊?”居民们的话不无道理。想将垃圾分类落到实处,不可能靠宣传口号和摆放分类垃圾桶就能办到的,还有很多配套工作需要做。

垃圾分类的源头,不在垃圾桶上,也不在百姓需要转化的意识上,而是在分类方法的制定上。垃圾分类没有更人性化的分类办法,人们就很难去执行。

2.垃圾分类中端及末端处理不配套

最近几年,城市里摆放的分类垃圾箱越来越多了,但从具体操作情况来看,这些垃圾箱收效甚微。一是垃圾分类设施一建了之。有的垃圾桶虽然标着“可回收”与“不可回收”标识,外表上看似分开,打开里面其实是相连的,垃圾依然混在一起。二是居民垃圾一扔了之。刚开始的时候,不少市民垃圾分类热情很高。时间长了,不少市民热情也减了,垃圾就随便一扔。三是垃圾运送一铲了之。不管是不是分类,都混在一起拉走。到了垃圾处理场,也都是统一进行处理,没有进行任何分类处理。

推行垃圾分类,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绝不仅仅是摆放几个漂亮的垃圾箱就能解决问题的,需要政府、企业、市民齐心协力。

3.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

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对垃圾减量分类工作还不够重视,单位内部发动不足,责任不明确,工作人员参与率不高,配合度不够;部分小区物业管理单位在垃圾减量分类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宣传发动不足,对垃圾分类工作规范不熟悉,管理不到位,小区垃圾减量运营管理效率不高。

如何解决垃圾分类的难题?

1.垃圾分类由干湿分离逐渐细化

虽然近年来国家一直大力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工作,但是目前的分类往往是采用可回收、不可回收、有毒有害等方法,在家庭、社区很难操作,而干湿分类相对简单易行,因此推进垃圾分类,不妨从按照“干湿分类,因地制宜”的原则做起。

垃圾干湿分离后,转运途中干垃圾集中细分,其中干垃圾可三天或一周甚至更长周期收运一次,湿垃圾必须日产日清,但垃圾量减少近一半,既减少了收集人数和劳动强度,又减少了转运车辆数量,增加了效率,有助于维持环境的卫生。干垃圾集中细分,实现了转运途中垃圾减量,进一步降低了转运负荷和末端处理处置负荷。民众干湿分离的分类意识提高时,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分类的制度和管理办法。

2.形成垃圾分类产业链

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分类投放、收运、处理等环节环环相扣,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分类的失败,因此必须构筑完善的垃圾分类产业链。

分类投放是基础。没有合理的分类存储和正确的分类投放,分类收运以及分类处理都是空谈。分类收运是保障。分类收运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分类储存和分类投放是否具有意义,也是分类处理前最关键的一步。分类处理是目的。但是,由于一些城市的垃圾末端处理配套严重滞后,无法实现垃圾分类处理,都是将垃圾进行“混合打包”,采取集中填埋或者是焚烧等方式处理。这样做,之前所有的环节都失去了意义。

因此,垃圾分类考量的是整个城市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产业链,不仅需要对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工具、分类垃圾回收利用技术及设备的投入,更离不开可操作的政策、可执行的分类标准、完善的监管体系。

3.尽快制定垃圾分类的制度法规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不同主体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构建多元共治的工作格局,是推进垃圾分类的必由之路。而法律则是有效规范上述不同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工具尺”和“调节器”,为依法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活动提供制度保障。

此外,要真正实现垃圾分类常态化,也离不开建立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和法律法规。制定全国性的法律来规范垃圾分类,在立法中,不仅要明确垃圾分类的标准,最关键的是要鼓励、引导和保障垃圾分类处置产业化,只有市场化的动力将垃圾分类并资源化利用,垃圾分类才会真正成功。另外,建立健全奖惩引导机制,既要有法律法规的约束,又要给予引导和鼓励,逐步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全国政协常委、民盟江西省委主委刘晓庄在今年两会上也提出,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化轨道,中国应制定相关法律,加大对垃圾分类的日常监管和处罚力度。

借鉴国外垃圾分类的做法与经验

1.日本:有序回收垃圾

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垃圾生产量最少的国家,每年只有410公斤,也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从1980年开始,日本逐步建立起一套近乎苛刻的垃圾分类制度。每年12月份,日本的每一家住户都会收到一张来年的特殊“年历”:每月的日期都用黄、绿等不同的颜色来标注,每一种颜色代表哪一天可以扔哪种垃圾。比如,厨房垃圾,每周三和周五才能扔。“年历”上还配有各种垃圾的漫画,告诉人们不可回收的垃圾包括哪些,可回收的垃圾包括哪些。如果不严格照规程分类操作、按规定时间扔到指定地点的话,将面临巨额罚款。

日本的垃圾分类标准严格而细致,包括资源垃圾、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危险垃圾、塑料垃圾、金属垃圾和粗大垃圾等等。

2.瑞典:用一代人的时间普及垃圾分类

瑞典有专门的垃圾收集服务者,但他们只收集特定的垃圾,一般是生物可分解的剩菜残羹。对于没有被收集的垃圾,瑞典政府在大多数的社区设立垃圾收集中心,在其中放置许多标有颜色标识的垃圾容器,以方便人们将已经分好类的垃圾投入专用的垃圾容器。因此,如果没有提前分类,扔垃圾时就会犯难,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人们进行垃圾分类。

瑞典在培养国民垃圾分类意识上足足花了一代人的时间。对于那些偷懒不愿意去分类的人,瑞典政府重新设计垃圾容器来提高乱扔垃圾的难度,例如,把扔瓶罐的容器口设计成小孔状的,把扔硬纸盒和纸板箱的容器口设计成信封状的。这样减少了乱扔垃圾的现象。

政府对国民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从儿童时期就开始了,他们先是把这个概念引入学校,教育孩子们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再由孩子们回家后告诉大人,这样,瑞典政府仅在培养国民 垃圾分类意识上就足足花了一代人的时间。因此,瑞典人自豪地称:“在瑞典,垃圾分类是一种传统。”

3.新加坡:垃圾分类全靠自愿

在以法纪严明出名的新加坡,要做好垃圾分类并不难,明文规定赏罚分明即可:走在大街上,乱扔垃圾、违禁抽烟、地铁饮食……都有明确而严厉的惩处,让人不敢造次。然而,对于垃圾分类,却独独没有任何惩处措施,一切全靠自愿。而即便是所谓的分类,也只是简单的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两种。

新加坡国家环境局表示,不希望再通过垃圾分类增加居民的义务,希望大家能主动做环保,为自己为家园,而靠所谓奖励的刺激。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贸易德林工贸 | 驰易科技 |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 | 上证期货 | 中国废品网 | 山东节能网 |
版权信息:山东再生资源网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解放路26号301室
邮编:250014 电子邮件:zsxh2008@163.com 鲁ICP备10019935号-1 技术支持:山东政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