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图片新闻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协会动态 | 政策法规 | 行业标准 | 协会刊物 | 科普之窗 | 价格行情 | 会员风采
山东再生资源网欢迎您! 山东省再生资源协会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供销合作社《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规范》(GB/T1270-2019)
来源:山东再生资源网 日期:2019-08-20

  

本规范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范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

本规范由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中联重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山东泉林纸业有限责任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潘水刚、景全荣、贡军、韩玉杰、曹阳、燕晓辉、孙璃江、刘天舒、石祖梁、尹丽华、宋玉杰,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农作物秸秆的田间收集、存储、运输体系建设方面的技术、运行、管理要求和体系评价。

本范适用于稻麦、玉米等农作物秸秆的收集、存储、运输体系建设和评价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495消防安全标志

GB/T 14290圆草捆打机

GB 15630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GB/T 25423方草捆打机

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NY/T 1631方草捆打捆机作业质量

NY/T 2463圆草捆打捆机作业质量

JB/T 7766指轮式接草机

JB/T 12096卧式全自动液压打包机

JB/T 12442大型秸秆方捆打(压)捆机

JB/T 12444棉秆联合收割机

造纸行业原料场消防安全管规定(轻工业部、公安部【90】轻生字65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方捆秸秆 rectangular bale

将散状秸秆通过机械或液压方式压缩并捆扎成具有一定密度的,截面为长方形的捆型秸杆,按照截面尺寸大小分为小方捆和大方捆。

3.2 圆捆型秸秆 round bale

将散状秸秆采用离心旋转方式,通过缠绳或缠网捆扎成具有一定密度的,截面为圆形的捆型秸秆,其中常用的捆型截面直径不小于1.0m。

3.3搂集 raking

通过机械或人工操作,将农作物秸秆打捆要求集条铺放,以提高打捆效率。

3.4捡抬打捆 picking up and baling

将地面上的农作物秸秆通过捡拾器检起,送入压缩腔经压实捆扎后,形成秸秆捆包的作业过程。

3.5暂储料场 temporary storage place

暂储料场设立在紧邻田间的捆型秸秆储料场地,主要用于附近农田的秸秆集中收集堆放和临时储存,可以暂设地头、田间荒地等。

3.6主储料场 main storage place

存储规模在500吨(含)以上,具备码垛、抓草、场内转运、集捆等设备,消防设施齐全和完整管理规范的秸秆存储场。

3.7缓存料场 cache storage place

秸秆利用企业在紧邻厂区建立的用于在悉劣天气及极端供料情况下,为满足生产线不间断正常供料而设立的储存料场,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和供料环境,决定存储规模大小。一般存储不超过5-7天生产所需量。

3.码垛 stacking

将田间收集后的秸秆按照垛高、垛长等要求堆叠起来,以减少存储占地面积,方便管理。

4 总则

本规范以农作物秸秆为主体,通过装备、技术、运行管理等方式,按照各环节相关标准要求完成秸秆田间收集、储存、运输等系列经营作业活动,满足秸秆市场化、规模化综合利用所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体系。本规范包括秸秆收集、运输和存储三个系统和体系评价。

5 要求

5.1秸秆收储运体系

5.1.1具有满足区域内秸秆收集需求的符合本建设规范5.2要求的若干个专业化收集队伍和装备;

5.1.2具备可以满足区域内秸秆存储的符合本建设规范5.3要求若干个固定存储场地;

5.1.3具有符合本建设规范5.4要求秸秆专业化转运设备和运输队伍;

5.1.4具有一支专业化的收储运体系运行的管理团队,负责收储运三个系统的运行协调。

5.2秸秆收集系统

5.2.1稻麦、玉米等禾本类农作物秸秆经田间预处理后直接打捆收集;棉花秸秆田间收集可采用收割粉碎集料、拔取后粉碎集料或粉碎打捆收集等方式进行。

5.2.2收集系统装备应包括但不限于拖拉机、田间搂集设备、打捆设备、捆型秸秆捡拾设备、叉装设备、田间转运机具等。

5.2.3收集系统装备应符合GB/T14290、GB/T25423、JB/T7766,JB/T12096、JB/T12442、JB/T12444的要求。

5.2.4麦、玉米等农作物机械化收获后秸秆直接在田间秸秆含水率需晾晒至30%以下再经机械或人工集铺条,搂集宽度根据具体打捆机捡拾幅宽铺条宽度、厚度均匀便于后续打捆作业若秸秆生物量较大,可以不进行集处理

5.2.5型秸秆尺寸及质量应符合NY/T1631、NY/T2463要求,大型秸秆方捆应符合JB/T12442的作业质量要求所有捆型秸秆不得采用金属丝进行捆扎捆型及大小的选择应根据当地区域农业道路、运输车辆、田间地块条件、机具拥有情况、收储运成本等确定既要满足快速离田又要考虑秸秆应用的经济性。

5.2.6棉花秸秆等用收割粉碎集料时棉花秸秆切碎长度等应符合JB/T12443的作业质量要求,其他秸秆切碎长度应根据使用要求确定.

5.2.7管理与协调

以行政村或经纪人(或收储公司)为单位建立秸秆收集队伍形成区域范内的收集系统做到有计划的科学安排根据秸秆种类、收集时间、收集模合理制定作业机具种类、数量以及与运输系统和贮存系统的信沟通做到体系的合理有效运行鼓励收集队伍的跨区作业发挥社会拥有的收集设备的效能降低收集成本

5.3秸秆存系统

5.3.1秸秆存储系统包含暂储料场、主料场和缓存料场,共同承担秸秆原料各环节的存储功能

5.3.2设施设备配置

可根据实际需要,配备质量检测设备、汽车衡、抓草车、又车等码设备、场地转运设备、场地监控及照明设施等

5.3.3存储场地建设要求

①所有料场应符合国家政策避开积水低洼地段且不能占用基本农田

②所有料场应远离村、屯,并处于居民区的全年风向最小频率的上风侧料场应远离生产区、生活区。一要求储量在20000吨以上的料场与生产区、生活区的距离应在100米以上20000吨以下的中小型料场与生产区、生活区的距离应在50米以上

③所有料场应避开易燃、易爆物品生产工厂与仓库以及高压输电线路等地方

④料场应选取在已有公路交通设施、田间道路区域

⑤料场码垛地面需垫高四周或中间设置排水沟保证水能顺利排出

5.3.4存储场地建设规模

①存储场地建设规模应根据秸秆收集时间和目标收集区域可收储秸杆资源量大小确定。

储料场存规模不超过500吨/主料场存储规模一般不超过20000吨/缓存料场应按照满足秸秆利用企业5-7天生产需求量确定存规模

5.3.5存储场地消防安全

①存储场地应根据GB13495和GB15630张贴相关消防安全标志。

②暂储料场应满足基本消防安全条件,配置基本消防器和消防设施

③主储料场和缓存料场消防安全可参照《造纸行业原料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轻工业部、公安部90轻生字65号)执行,消防用水可以由消防管网、天然水源、消防水池、水塔等供给,应当符合GB50016的有关规定

5.3.6码垛要求

①垛顶披到结顶应当有水坡度。堆垛的大小和方式要根据场地大小及空间而定,一般堆形状为锥形和长方形,再用防雨布

长度要满足GB50016消防要求,不超过150米

③长期存放时,捆型秸秆的码高度不大于8米,防止捆型变形和便于搬运作业散装秸秆的堆高度应不大于13米

④垛距要合理,主通道宽度不小于10米,以满足有充分的通风道和消防通道。

5.3.7防火防潮等安全要求

①严禁携带烟火进入原料存放区制定执行严格的安全防火条例进入原料区的车辆要配防火,易产生火花部位要加装防护装置并经常清理维护

②堆垛应做防潮处理,底用土方、本头或砖垫起,堆垛时注意中部填实以防中间空而易散。

5.3.8管理和维护

①对每个堆垛应建立档案,并在头挂牌明示。

②建立秸秆检制度。定期监控料场秸秆存情况要定时测温。当温度上升到摄氏四十至五十度时,要采取预防措施,并做好测温记录当温度达到摄氏六十至七十度时,必须拆垛散热,并做好灭火备。

③加强料场安全,降低着火等突发事件几率

5.4秸秆运输系统

5.4.1运输应为捆型秸秆,长距离运输推荐采用大方捆、中圆捆型。小捆型不适宜长距离运输

5.4.2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不超载、不超宽不超高

5.4.3短距离秸秆运输(<10km),可采用农用车辆长距离运输(>50km)应选择大中型运输车辆。

5.4.4粉后的秸秆采用自卸汽车或斗式拖车运输应进行苦盖,防止运输途中碎料遗洒。

5.4.5运输车辆不允许穿越城市主要道路,且应避开人员密集区域

6秸收运体系组织模式

6.1分散型秸秆收储运体系组织

6.1.1农户直供型

秸秆利用企业附近的农民,将自己的散状秸秆或打后的秸秆,直接送至存料场,状秸秆经存储料场打后储存

6.1.2经纪人直供型

经纪人通过组织一支有机动能力的收购队伍,专门负责收集专业户或农户的秸秆再运送至秸秆利用企业。

6.2集秸秆收储运体系组织

6.2.1企业自主型

秸秆利用企业主导收与拥有大量资源的农场签订秸秆资源供应协议或与农村(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签订农机作业服务,完成企业生产需用的秸杆收集、

6.2.2契委托合作型

秸秆利用企业与收储运公司签订合,对秸秆供应数量、质量、时间和价格进行约定,全权委托收储运公司进行秸秆原料供应,秸秆收储运公司对秸秆实行分散收集、晾晒和选分类,统一储运管理保障利用企业的原料保、按时、按量供给

7体系能力评价

7.1体系完整性评价

收集、存储和运输三个系统完善,具有运行协调,具备素质技能的管理团队,为体系完整

7.2体系能力评价

7.2.1体系能力评价以收运规模为评价指标

7.2.2满足区域范围内秸秆可收集资源总量(秸秆还田除外)50%,为体系初步建立

7.2.3满足区域范围内秸秆可收集资源总量(秸秆还田除外)50%-75%,为体系基本建立。

7.2.4满足区域范围内秸秆可收集资源总量(秸秆还田除外)75%以上,为体系完全建立

7.3体系稳定性评价

区域内具备稳定的硬件设施(装备和场地)和必要的专业管理协调人员

 

 

                                      2019年7月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贸易德林工贸 | 驰易科技 |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 | 上证期货 | 中国废品网 | 山东节能网 |
版权信息:山东再生资源网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解放路26号301室
邮编:250014 电子邮件:zsxh2008@163.com 鲁ICP备10019935号-1 技术支持:山东政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