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市场化路径探讨
2008-2009年,再生资源产业受到金融危机与税制改革的叠加影响,经历了资源价格波动和税负调整的双重考验,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企业策略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金融危机下,资源价格剧烈波动,在2008年11月,再生资源价格出现了跳水式下跌,跌幅甚至超过了50%,下跌趋势一直持续到2009年1月。大量再生资源企业未能适时应对而亏损,甚至破产,大批员工失业。2008年12月9日,财政部、国税总局发布了“关于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的通知”,对再生资源企业恢复征收增值税。之后,再生资源企业纷纷提出新税制将导致企业税负增加、占压资金、手续繁琐、有失公平等问题。刚刚回暖的再生资源市场似乎又经历了一次打击,市场规模进一步萎缩,再生资源产品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的份额下降,员工失业状况未有明显好转,很多企业经营困难。
面对不利形势,再生资源企业、行业协会等提出了政策需求与建议,希望通过政策来扶持再生资源产业。比如,在再生资源价格下跌影响下,再生资源企业出现了大量高成本库存,采购与出售环节之间的价格逆差使再生资源企业进退两难,出售就要面对直接亏损,而保持库存又要占用大量资金。在价格前景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很难判断下一阶段的销售收入能否弥补库存成本。对此,再生资源企业和行业协会提出了仿照国家对初始资源产业实施的收储制度,同样以政府担保的收储资金帮助再生资源企业度过难关。而关于税收制度,有些企业提出提高退税比率、简化程序、降低或减免其他税负、设立优惠贷款和基金等。总之,再生资源企业在面对外界金融环境及制度环境变化时,大多首先想到的是向政府要政策,希望政府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时至今日,再生资源企业仍未得到如期的政府回应。
再生资源企业、甚至整个产业对政府和政策的依赖并非凭空而来,而是与再生资源产业的建立、发展、衰落、复苏的整个发展历程息息相关。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历程内在演进逻辑,正是根据经济效率的要求,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运作之间进行自然地取舍选择。眼前问题的解决恰恰要从长远的产业发展方向入手,从宏观经济的发展形势着眼,对未来占据主导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和产业运作机制加以合理判断,才能从企业自身发觉摆脱困难的内源动力与突破路径,从而做出科学、理性的决策。
1、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历程
从建国至今,再生资源产业经历了一个由盛到衰,随着循环经济等理念的引入又重新兴起的过程。一个产业兴衰变化必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诱因,而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轨迹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进程有所契合。如果说市场条件的变化是引发再生资源产业兴衰的直接诱因,那么政府力量的介入与撤离则扮演了产业变迁的内在动力。因此,按照发挥主导作用的经济运行机制的不同,可将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
1.1 第一阶段:政府主导
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便建立了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并逐步形成了一个回收网点遍布全国的国有物资回收利用系统。这一系统主要由供销社承担,以供销社回收网点和废品回收公司为主,大部分可回收利用的废品都得以回收。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基础薄弱,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都不高,很多品种的资源无法得到再生利用,而且利用效率较低。这一阶段是再生资源产业的建立与发展阶段,政府在其中发挥完全主导的作用。除了统一物资价格,回收的种类、数量、网络站点分布、规模等都由政府掌控。
1.2 第二阶段:政府部分撤出,市场竞争逐步形成
20世纪后期,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由于组织管理及企业内部经营模式不能很快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废品回收企业逐步萎缩,回收网点和物资的数量都急剧减少。仅存的站点也只回收废旧金属、废纸等利润较高的废品,其他价值较低的废品则不得不放弃。同时,个体商贩的数量迅速增加,回收比重逐步上升,成为再生资源行业的另一支重要力量。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政府从再生资源产业中部分地撤出,市场机制开始发挥作用,回收种类、数量和交易价格逐步市场化。这一阶段形成了国有(物资部门)、集体(供销社系统)和个体经营者共同存在、相互竞争的局面。
1.3 第三阶段: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与政府作用相结合
21世纪初,随着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等理念的引入,以及资源短缺问题越发严峻,再生资源产业重新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由政府主导的国有和集体部分,在再生资源产业中所占比重有所上升,尤其是供销社重新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大量区域性的集散地、加工区和交易市场,出现了许多大型的再生资源企业。同时,市场机制作用下形成的规模较大的个体回收队伍,也成为再生资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另外,一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再生资源企业也进入我国,凭借着先进的技术设备、经营理念、优秀的研发团队、国际知名的品牌和良好的信誉,占据了再生资源产业的高端地位。
由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历程可见,在近6O年当中,再生资源产业结构、组织形式、企业经营模式等都发生很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与不同时期的资源配置方式有关,特别是市场机制与政府力量的配合与相互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机制的高效率、低成本、分散决策、整体最优的优势逐渐发挥出来,市场机制逐步成为基础性的资源配置方式。可以预见,在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实现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市场机制将同样作为基础性的资源配置方式发挥作用。同时,政府将通过实施政策措施引导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提供更好的制度条件和环境。同其他产业一样,再生资源产业要谋求更好的发展,必须顺应这一经济发展趋势,摆脱计划经济时期的路径依赖,更加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对于企业来说,转变观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利用先进的经营手段和工具,不断在新形势下寻找立足之天地、发展之机遇,则显得更加重要。
2、世界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方向
再生资源产业已成为全球蓬勃发展的绿色产业和新兴产业。2O世纪末,发达国家再生资源产业规模已达到2 500亿美元。21世纪初增至6 000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可达1.8万亿美元。从世界趋势来看,再生资源产业正在成为一个独立的新兴产业,不仅拥有自身的技术研发、人才培育、管理和服务体系,而且将影响扩展到整个经济社会活动中。除了对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处置等各个环节提出要求,一定程度上还影响着再生资源的利用规模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2.1 围绕再生资源产业的技术研发活动越来越多
为了提高资源再生率,国外成立了许多专门的研究中心,开展资源再生技术的研究开发。如著名的大众、宝马、梅塞德斯汽车企业在2l世纪初便建立了汽车拆卸试验中心。荷兰通过研究产品的回收和拆卸策略,开发了相应的回收系统和拆卸流水线。还有很多企业、学校围绕再生资源,开展了大量技术创新活动。
2.2 再生资源产业独有的产品、技术、劳动力、企业经营模式等正在形成。
再生资源产业正在从传统产业的附属地位中剥离出来,其功能也由单一的回收处理废弃物,转向再生资源供给和再生资源产品生产,并向产品多元化,消费需求逐渐丰富,服务对象不断扩展的方向发展。
2.3 再生资源产业对产品全寿命周期的影响更加深入
很多发达国家将再生资源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角度,统筹考虑产品报废后的资源再生策略,从设计、原料采购等源头,以及整个生产销售过程考虑资源再生的便利性和效率。不仅如此,有些国家还规定了消费者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及消费之后的回收、处置行为,为资源再生利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4 再生资源产业的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再生资源产业内的分工已成趋势。如美国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再生利用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化程度,包括专门从事拆解、电路板回收、贵金属提炼等的专业公司。再生资源企业间的横向合作不断加强,如汽车零部件厂商往往与其他汽车拆解厂家和材料回收厂家进行广泛的横向合作,分别负责保险杠、废弃挡风玻璃等的回收。
世界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产业化、现代化、规模化和专业化,这也为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3、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市场化实现路径
再生资源产业要顺应我国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发展趋势,加快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的步伐,把握后发优势,不断挖掘发展空间,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3.1 以差异性服务提升现代化水平
在再生资源企业的市场竞争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低水平同质的问题[31,特别是缺少特色、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服务能够创造价值、提升企业的现代化水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已被大量国际优秀企业所接受和应用,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再生资源产业应细化产业内部分工,以迎合多样化的需求,促进再生资源产业内部体系的形成。提升回收、生产、销售、运输、服务等各个环节的专业化程度,对应不同的客户,不同的区域和市场,不同规格、用途的产品,定制具有差异和特色的营销战略和服务。通过信息、媒体等各种渠道宣传自身的差异性定位与特点,创立产品品牌,扩大影响,树立信誉,提升产业的现代化水平。
3.2 以快速流通提高网络配置能力
目前我国已有很多的再生资源集散地和交易市场,但是为其服务的流通网络尚不发达,回收端和销售端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滞缓和停顿现象,这就使得流通成本(包括信息成本和运输成本)在企业支出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甚至造成了短暂的积压和库存。企业所能够利用的流通网络只能靠自己投资建设,这就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负担。为了节约流通成本,企业往往选择较近或者交通较为便利的地区来采购原料、销售产品,大大降低了再生资源产业的辐射范围。因此,再生资源企业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交通运输网络、基础设施,以及虚拟的辅助信息网络和电子交换平台,加快产品和信息等的流转速度。同时,可以尝试企业间的流通服务合作,合并及共用流通网络,实现信息和通道共享,优化节点的布局,规范其服务,减少恶性竞争和不规范交易,加快资源流动,提高再生资源产业的网络配置能力和辐射能力。
3.3 以金融工具提高抗风险能力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资源价格剧烈波动,再生资源产业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也暴露了这一新兴产业尚不完善的产业体系和脆弱的抗风险能力。除了通过供需数量增减来影响交易价格之外,产业波动的风险可以通过长期战略协议、价格契约、期货等方式得以规避和缓解。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加强的过程中,再生资源产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强化产业链条间的稳定性和联系度,总结经济周期和资源体系价格波动情况下的经验、教训与对策,以保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4 以深加工提高产业延伸潜力
再制造产业与再生资源产业紧密联系,甚至可以看做是再生资源产业的升级和成熟,不仅使再生资源的价值和价格得到提升,而且再制造产品能够直接进人消费领域,得到消费者的使用和认可,从而提高整个社会对资源稀缺、物尽其用、再生再用的重视和认可,促进社会系统大循环的实现。世界再制造产业独立发展已成为发展趋势,我国再生资源产业也应该重视其技术研发、价值挖掘以及再生资源产业设计生产等环节,为向再制造产业升级和延伸打下基础。再生资源企业要开拓视野,不要仅仅着眼于工业利废企业,或将废弃物原材料倒手转卖的短期利润,而要积极扩展客户群体,寻求多样化、规模化的产品需求,拉动企业规模与效益的双重增长。
4、结论
再生资源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建立初期的繁华与短暂的沉寂之后,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我国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发展目标,并将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提到了较高的地位。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和繁荣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应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在这一过程中,再生资源产业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且更要克服自身机构组织、运作模式在面对市场化进程时的不适。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更加着眼于引导整个经济的发展方向,并为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提供条件。因此,再生资源产业不能依赖政策来解决问题、摆脱困境,而是要以现代化、产业化的面貌迎接挑战。再生资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加具备企业家素质的领导者、更加敏锐的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更加现代化的企业经营模式、更加先进的金融手段和网络配置能力。只有这样,再生资源产业才能摆脱路径依赖,走上现代化、产业化、市场化的道路。
(摘自:《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