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积德 德富财茂
——记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
温家宝总理在四川汶川抗震救灾第一线接见陈光标时说:“感谢民营企业家对抗震救灾的大力支持。”陈光标回答说:“感谢党的富民政策。为抗震救灾做出贡献,是每一个有良知的民营企业家对社会应尽的责任。”
陈光标,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工商管理硕士,中共江苏省委研究室特约研究员,江苏省红十字会副会长,江苏省慈善总会副会长,江苏省个体经济协会副会长,江苏省法律援助基金会副会长,江苏省青年商会副会长。2007年一年向社会捐赠1.8亿元,近年来累计向社会捐赠3.4亿人民币。位列2008年中国慈善排行榜榜首。曾经受到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一、辛勤创业 天道酬勤
1968年7月,陈光标出生于苏北泗洪县的一个贫苦农家。苦难的童年生活唤起了陈光标靠自己努力改变命运的想法,这一想法在后来变成了他不懈努力和追求的动力。
少年立志,天道酬勤。还是少年的时候,陈光标就利用课余时间卖水、卖冰棍来贴补家用,后来年纪大一点,他又利用假期做起了从农村收购粮食拉到镇上粮管所去卖的生意,由自行车到平板车再到汽车,陈光标就是在这样艰苦的奋斗中逐渐显现出了经商的才干。
在从商磨练的同时,陈光标并没有荒废他的学业,他做生意都是利用课余或是节假日的时间,他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自学习惯。1985年,陈光标考入南京中医药学院,毕业后,带着对家乡发展的热情,陈光标还是毅然回到了家乡创业。
1991年,陈光标再次离开家乡,踏上了到省城南京创业淘金的征程。经历了最初的艰辛和开拓,陈光标凭借着自己过人的智慧和艰苦卓绝的精神终于打开了人生崭新的一页,在事业上渐入佳境。
1996年陈光标创立了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经营由他发明的名为“跨世纪家庭CT”电子疾病探测仪。2000年又组建了江苏黄埔投资集团。近年又组建成立了“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目前该企业已经成为一家致力于整合中国传统产业,立足于资本市场与行业投资相结合的综合性民营战略投资公司,主要业务涉及新型材料制造生产、再生资源利用、房地产开发、青少年国防教育、电厂配套设施生产、以及智能识别系统研发等。2005年黄埔投资集团荣获“中国诚信示范单位”荣誉称号,2006年成为“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
陈光标常说,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他之所以取得了今天的成绩,是因为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在商场闯荡这些年,陈光标从不抽烟、很少喝酒,更不参与赌博,也不出入夜总会、歌舞厅等场所。闲暇的时间,陈光标坚持读书学习,这已经成了他多年的习惯。他读书涉猎很广,这有力支持了他的事业,也极大地提升了他的个人境界。
关于创业,陈光标说,对于一个有志于创业的人来说,创业的环境可以不同,创业的起点可以不同,创业的行业也可以不同,但创业的精神是相同的:那就是要有不怕“冒富”、不怕“冒尖”、不怕“出头”的“三不怕”精神;就是要有敢闯新路、敢闯市场、敢担风险的“三敢”勇气;就是要坚持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落后意识。如果说有什么成功的经验,那就是这“三不怕”和“三敢”的精神。
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投入巨资利用汽车废轮胎,生产塑料跑道橡胶粉和橡胶沥青。使用橡胶沥青铺设的路面,可降低公路噪音25%左右,缩短车辆的刹车距离约25%,提高行使的安全性,用其铺设的路面,还可延长使用寿命1至3倍,黄埔公司利用橡胶粉生产的塑料跑道将运用在奥运场馆建设中,为此获得10亿的市场份额。
二、努力做好企业 全力回报社会
在公司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陈光标与江苏黄埔始终把慈善公益事业当作公司发展的重要部分,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公司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热心投身于社会慈善事业。
对于财富,陈光标有着他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生活在人们尊敬中的慈善家,比占有银行存折上的数字财富更有荣光、更加快乐,现代企业家们,应该树立一种新的财富观,那就是“为富不仁者耻,乐善好施者荣”。他曾形象地说,人生不过三顿饭一张床,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有用它来创造幸福才是有意义的,把幸福带给自己是坦然的,而把幸福带给别人就是一种快乐、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和谐。
在陈光标看来,慈善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捐助行为,它是以道德和爱心为基础的,社会需要发自内心的捐赠,因此,从事慈善的人越多,越是社会进步、民族文明的一个标志。同时,慈善也是一种分配机制,能够实现社会财富的的三次分配。它是一切有能力捐助者在慈善心驱使下的自觉行为,是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的重要补充。慈善事业有利于缓解不同社会阶层的对立情绪,弥合社会裂缝。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慈善捐赠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形成良好社会氛围的一个重要途径。陈光标说,做好事是发自内心的,更何况中国现在需要帮助的人还有很多,大家都来做慈善,可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企业家赚了钱,也要为国家分忧。
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陈光标将慈善公益变成了他的又一项事业。
三、投身公益 扶贫济困
早在1996年创业之初,陈光标就开始投身于慈善捐助之中。那年陈光标刚刚创立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公司,一年的营利不到20万,他就拿出了3万元资助了一个安徽的白血病患者。
2002年以来,陈光标领导下的江苏黄埔向南京市公安消防捐助近千万元,用于消防公益宣传。
2003年“非典”期间,陈光标又向江苏省医疗机构捐赠了800台远红外线温度检测仪和200万元现金,用以支持抗击“非典”事业。
2004年底,东南亚发生海啸,陈光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向海啸灾区捐出了537万元。
2005年11月18日,在江苏慈善总会成立揭牌仪式上,江苏省省长梁宝华(现为中共江苏省省委书记)接受了江苏黄埔向江苏省慈善总会捐赠的630万元人民币。
2006年1月25日,江苏黄埔又向江苏省光彩事业促进会捐赠500台电脑、30000套校服、2000台助听器及100万元人民币,捐款、捐物共计920万元。江苏省委书记张连珍出席了捐赠仪式。对陈光标的善举,张连珍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2006年2月1日(农历正月初五),陈光标又到南京市孤残儿童福利院看望孤残儿童并捐款20万元人民币。
2006年4月29日,江苏黄埔向江苏省红十字会提供了该会建会以来的最大单笔捐赠——价值1300万元的款物,其中教学电脑700台,校服35000套,现金500万元。这些实物和现金分别捐赠给了青海、四川、重庆、湖南、安徽和江苏等省市贫困地区的希望小学。
2006年6月1日,陈光标再次参加江苏省、南京市慈善总会联合举办的“社会关爱、情系孤儿”慈善活动,并在活动中向南京孤残儿童社会福利院捐赠20万元人民币。
2006年7月,陈光标出资200万云为家乡泗洪天岗湖乡捐建了大型的农贸市场,用以支持家乡经济发展。在10月29日举行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论坛”上,国务院国有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江苏省副省长仇和等领导应邀为农贸市场的落成剪彩。
2006年7月20日,陈光标董事长与长三角投资考察团企业家一行,在青海玉树自治州玉树县第三小学举行捐赠仪式,为玉树州的教育和卫生事业提供了280万元援助,并捐赠了200套学习用品。为了答谢陈光标多年来的慷慨捐赠义举,2006年11月18日,青海玉树州委书记王晓勇一行专程来宁致谢,并向陈光标颁发了玉树州政府高级经济顾问聘书。
关爱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陈光标慈善事业的又一重点。陈光标经常到各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为他们排忧解难、捐款捐物。他先后出资修建了5所养老院,捐款捐物达200多万元,并出资为交通不便的偏远农村修建了6条乡村公路,长达20公里。
2006年9月10日,在由中华全国工商联、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和中华慈善总会主办的“中国民营企业家社会公益论坛”捐赠仪式上,江苏黄埔向全国工商联和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捐赠800台全新教学电脑,7部公务车和200万元现金,把江苏黄埔的慈善事业再次推向高潮。
2006年11月15日,宿迁市慈善总会成立,陈光标又捐资1000万元,用于宿迁西南岗地区的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再次向人民展现了他那颗富而不忘乡里的赤子之心。
2006年12月28日,由江苏省文联和江苏黄埔共同主办的“共同的阳光”大型系列公益活动启动仪式在泗洪天岗湖隆重举行。陈光标在宿迁西南岗地区的一系列公益项目建设正式启动。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周珉,省文联主席顾浩等领导出席仪式,并为“共同的阳光”项目启动剪彩和奠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承志应邀主持了启动仪式。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江苏黄埔每年都要从净利润中提取一定的比例设立慈善基金,列出捐赠目标计划表,专款专用。公司成立以来,已捐款捐物百余次,在捐建希望小学、乡桐卫生所、资助失学儿童、扶贫赈灾、国防教育等公益活动中捐款捐物累计近1.5亿元。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抗震救灾 彰显英雄本色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的第二天,陈光标日夜兼程,赶赴抗震救灾第一线。把开赴河北拆迁施工的30多台大型推土机、挖掘机及起吊设备从运输途中,紧急调往四川抗震救震第一线。在抗震救震中发挥巨大作用。到达地震灾区后,陈光标身先士卒,亲手从废墟中救出12位幸存者(聚源中学2人、北川中学5人、北川曲山镇幼儿园1人、北川荣场2人、北川宾馆1人、汶川百花小学1人)还紧急派人乘飞机从南京带来25万现金,现场派发给灾民。为了把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关怀灾区人民的声音及时传递给每一个灾区人民,陈光标派人跑遍成都大小商场购买4000多台收音机无偿送给灾区人民,又买了3000台电扇,送到灾民帐篷里。在抗震救灾第一线温家宝总理亲切接见了陈光标,感谢民营企业家对抗震救灾工作的大力支持,陈光标回答说:“感谢党的富民政策。为抗震救灾做出贡献,是每一个有良知的民营企业家对社会应尽的责任”。
面对未来,陈光标更显示他独特的经营思维。他常说要努力做好企业,全力回报社会。他表示,今后一定要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更好地关爱社会,行善助贫,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摘自:<江苏再生资源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