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应再利用新路子
目前,许昌市在处置建筑垃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迈出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资源化再利用的大步伐,实行特许经营,把建筑垃圾清运、处置推向市场,探索出一条政府不投资,企业有效益,使城市建筑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再利用”的新路子。
把放错地方的资源放回它该去的地方
2月23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节能与综合利用处相关负责人一行对我市建筑垃圾管理及资源化再利用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在西环路金科公司建筑垃圾处理厂,调研组一行看到这里的建筑垃圾堆积如山,几台铲车和大型破碎机工作着。大块砖渣、混凝土等建筑垃圾被轰鸣的机器“吞吃”后“粉身碎骨”。全部处理过程采用了除尘和降噪声设备,可实现自动化作业,效率高;经过粉碎、筛选等程序,建筑垃圾变成有用的建筑材料进行循环利用,主要用于筑路、砌墙、制砖等,实现变废为宝。
据了解,目前许昌市建筑垃圾的处理主要采用回填、堆积、填埋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尝试进行资源化再利用。然而,建筑垃圾不过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只要巧加利用就可以变废为宝。据许昌金科清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福安介绍,为了更好地处理建筑垃圾,他们不断增加建筑垃圾清运、处置场地,加大设备的投资力度,2009年6月10日从德国RM公司的RM100移动式破碎站正式投入运营,该设备是全省首家引进的建筑垃圾再生利用设备,是目前世界领先的专业进行建筑垃圾分捡、破碎设备。除此之外对公司清运车辆进行封闭改装,建设制砖厂等,累计投资6380万元。如目前该公司对砖渣类、砖混土类建筑垃圾进行破碎,破碎后的产品主要计划用于修路时作稳定层等。目前产品已通过检测,在部分试点项目使用,尚未全面推广。另外就是利用建筑余土,采取先进技术制砖。
许昌市对建筑垃圾处理经历了三个阶段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许昌市的建成区面积从2007年的63平方公里“长”到目前的8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也从2007年年底的35.79%增加到目前的41%。建筑垃圾每年的产生量很是惊人,砖渣类90万要100万立方米,黄土类80万要100万立方米。这么巨量的建筑垃圾如果不及时处理,后果不堪设想。
在当日下午进行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调研汇报会上,许昌市城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宏毅介绍说,许昌市的建筑垃圾处理经历了3个阶段。
一是起步阶段(1999年至2002年)。在1999年之前,许昌市区随处可见建筑垃圾,参与建筑垃圾清运的队伍有10多支。由于没有处置场地,在联系不到买家的情况下,就在城乡接合部随意倾倒,既占用了土地,又带来了污染,垃圾围城现象十分严重。为加强管理,规范清运工作,许昌市城管局根据当时市区建筑垃圾清运情况,选择了资质比较好的3支清运队伍,担负城市建筑垃圾清运工作。
二是承包阶段(2003年至2008年)。2003年年初,许昌市城管局尝试在从事建筑垃圾清运队伍中实行小范围招标,许昌金科清运有限公司中标并签订了承包协议。从此,市区的建筑垃圾由承包单位统一清运,并由承包单位租用土地建设建筑垃圾堆放场。承包单位还担负市区乱倒建筑垃圾的义务清运工作。城管部门也加大了对建筑垃圾的管理力度,逐步取缔了无建筑垃圾清运资质的违规车辆,实现建筑垃圾统一清运,建筑垃圾围城问题得到解决。
三是特许经营阶段(2008年至今)。经许昌市政府批准,许昌市城管部门于2008年年底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对市区建筑垃圾清运、处置实行了特许经营的模式。通过实行特许经营,我市建筑垃圾管理及资源化再利用工作进入了可持续良性发展阶段。
努力把许昌市建成国家级示范基地
在许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及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许昌市的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再利用工作从最初的垃圾围城、无序管理到如今进入可持续良性发展,得到了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充分肯定。近年来,省内外多个地市多次前来交流、学习。
“许昌在建筑垃圾处理工作方面做得很好,从以前的垃圾围城、脏乱差到现在的干净整洁、规范有序,可以说取得了明显成效。”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杨铁生说,许昌通过特许经营,把建筑垃圾清运、处置推向市场,使城市建筑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再利用的新路子值得学习和借鉴。
“目前,许昌市的建筑垃圾管理基本实现了‘五统一’,即统一证件、统一清运、统一收费、统一处置、统一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私拉乱倒和垃圾围城现象;在处理模式上也由过去的简单填埋、堆积,转向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尝试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孙宏毅说,本着“倡导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再生,提升产业层次、力创行业典范”的指导思想,今后要努力把许昌市建成国家级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示范基地,提高全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